陕西现有专职矿山应急救援队43支、2832人,其中标准化一级队5支、二级队3支、三级队35支;兼职矿山救援队219支,4324人。2024年,陕西局坚持聚焦顶层制度设计、专兼职队伍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战略,强力落实“三重三强”措施,全面提升队伍事故灾害预防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实现辖区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双下降”,矿山安全创历史最好成绩。
一、重基础、强主力,拧紧专职队能力提升“螺丝扣”。一是强化顶层制度建设。联合省应急厅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全省矿山应急能力建设和救援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了三年规划4项目标任务和15项具体措施,为加强矿山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强化自身管理能力。下派局救援指挥中心5名年轻干部赴基层跟队锻炼3个月,抽选省属专职队指挥员挂职局救援指挥中心任副主任,在用人机制上做到了“上下互派”,在工作能力上实现了“会干会管”。三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将矿山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纳入“查企”“督政”重要内容,对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推动新建专职队11支、扩建专职队2支。强力推进专职队向集中连片矿区和重点矿山派驻前置,国能神东公司、陕煤集团、山东能源西北公司3家企业所属的36支驻矿中队全部实现垂直派驻管理,井工非煤矿山分散矿区派驻中队已达5支,全省救援服务车程超过30分钟的煤矿由55处缩减至24处。四是强化动态达标管理。在标准化定级考核的基础上,推动陕煤集团支持神南救护大队创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指导黄陵矿业、蒲白矿业落实专项资金支持2支大队标准化提档创建。以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2024年对陕西省矿山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抽查为契机,推进救援队伍动态达标创建工作,蒲白、澄合、铜川3支大队抽查中发现的问题经复查已全部整改落实。
二、重能力、强辅翼,划定兼职队运行管理“新标线”。一是明要求,破解虚化难题。联合省应急厅制定印发了《兼职矿山救护队管理办法》,明确了兼职队运行管理要求,构建了兼职队“实体化运行、专业化管理”模式。全省兼职队实现了队干专职化、队员每周轮值一次、每班至少6人24小时待命、10分钟内迅速集结到位的建设目标。二是定标准,突围弱化困境。制定出台了《兼职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管理办法》,细化了考核项目及要求,明确了三级考核标准,规定由专职队负责对服务矿山的兼职队进行标准化日常检查指导和考核管理,实现了兼职队由企业建、由专职队管。三是出政策,激发内生动力。为提升矿山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陕西局明确了矿山企业加强兼职队标准化创建的惠利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4年11月以来,已有185支兼职队申报标准化考核,其中22支通过考核,包括5支二级队伍和17支三级队伍,预计2025年10月,将实现兼职队全面达标目标。
三、重管理、强训练,锻造队伍应急救援“硬功夫”。一是严格抓好战备值班管理。通过工业视频系统专线,实现了对救援队伍值班备勤和学习训练情况的常态化远程抽查。在2024年全国“两会”、国庆等重点时段组织远程抽查和现场检查。对矿山企业和救援队伍开展“四不两直”的应急救援响应实操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在全省范围内警示通报,并移送属地监管部门和辖区执法机构进行处理处罚。二是创新抓好技术装备升级。组织对全省矿山救援装备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与32家科研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绘制了矿山救援“一张图”,涵盖了大型救援钻机、智能排水装置、救援直升机等231件(套)关键救援装备。开发了“矿山应急救援保障系统”,集成可视化系统、应急调度系统、队伍管理系统等3个核心模块,实现了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动灾区周边救援队伍、救援专家、先进装备、医疗救护等关键应急资源,为矿山应急资源“全领域”调度指挥和快速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三是常态抓好应急实战演练。印发了《关于开展尾矿库“头顶库”联合演练的通知》,督促汉中、安康、商洛、宝鸡等市、县针对尾矿库“头顶库”开展联合实战应急演练,期间进行现场督导;指导榆林、咸阳、延安、铜川等地方以及31家煤矿企业开展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督促各专职队开展多灾种综合演练和多模块联合演练128次,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