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不“包办”,激发企业内驱力 ——陕西局监察执法一处开展帮扶式监察侧记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日期:2025-07-14 19:00:03
来源:中国煤炭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肖来朋 通讯员 冀浩楠 王海宝 “多亏监察执法一处对我们矿进行‘会诊’,帮我们堵住了系统漏洞。现在,我们的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我晚上睡觉也踏实多了。”日前,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一煤矿调度室,该矿矿长吴某感慨道。
这一幕,正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监察执法一处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帮扶式监察的生动缩影。
该矿年生产能力30万吨,井田范围内老空区较多,曾因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高、现场管理水平较低、安全基础薄弱等被监察执法一处列入重点监管监察矿井名单。
今年3月,监察执法一处将该矿列为“一对一”帮扶对象,由该处负责人带队组成帮扶监察组对该矿开展“把脉问诊”。
监察执法一处从制度重塑、系统优化、机制建立3个方面开展系统帮扶,科学开出“良方”,指导该矿补强短板弱项,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安全基础。
“现在,这些内容被细化到每个作业步骤,连采煤机截割角度都有量化标准了。我们一定会认真执行,抓好落实,做到精细化管矿,确保矿井安全发展。”吴某翻开新修订的《岗位操作规程汇编》说。
在开展帮扶监察过程中,帮扶监察组发现,该矿编制的安全生产制度与实际需求不符,指导该矿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岗位责任制等进行修订,删除不符合煤矿实际的制度条款,增加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并指导建立“制度—执行—考核”全链条透明化运行体系,确保制度落到实处、责任落到岗位。
在井下生产系统方面,帮扶监察组详细查看了该矿设计图纸资料,深入井下各工作面进行核查,从专业角度指导该矿全面优化系统。
“最突出的问题是通风系统设计不科学、布局不合理,东翼采区两个掘进工作面共用一条回风联巷,一旦其中一个掘进工作面发生灾变,很有可能影响到另外一个掘进工作面。”针对该矿通风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帮扶监察组“一通三防”专家对照图纸向该矿相关负责人详细解释道。
经过集体研究,帮扶监察组为该矿开出“三剂良方”:一是系统重构,科学制定方案,完善通风系统,井下各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独立通风;二是人才筑基,由监察执法一处帮助协调,从该矿选派5名技术骨干到周边大型国有煤矿进行脱产学习,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三是定期帮扶,和周边大型国有煤矿签订帮扶协议,选派技术骨干,每月定期到该矿开展技术指导,协助开展隐患自查自改等,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为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帮扶监察组指导该矿健全完善双重预防、事故隐患内部奖励、安全投入3项机制,通过采取班前危险源辨识等措施,强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由点及面带动该矿安全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实现由“后进生”到“进步星”的转变。
“帮扶监察不是‘保姆式包办’,而是激发煤矿内生动力,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指导煤矿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转变,真正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监察执法一处负责人表示。
实施帮扶监察以来,该矿新增和重新修编各类规章制度50余项,自查各类事故隐患200余条,整改率达100%,员工安全考核达标率明显提高。
(中国煤炭报 2025年7月1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