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肖来朋 通讯员 冀浩楠 郭琳 罗悦 某煤与瓦斯突出煤矿掘进工作面回风口T2甲烷传感器报警值达1.08%,T1甲烷传感器却未报警。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监察员使用陕西省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瓦斯超限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并通过视频监控远程回溯事发作业地点画面,发现并查处了该矿用风吹甲烷传感器的数据造假行为。
这是陕西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陕西局以扎实推进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引领,以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目标,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科技赋能,织密源头预防“一张网”,强化远程监察,用好“打非治违”“千里眼”,为陕西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大系统一体联动
万路视频全域覆盖
2022年以来,陕西局超前谋划部署,坚持科技赋能,加快推进矿山安全监察信息化平台建设,历经4次大范围更新迭代与功能拓展,建成集陕西省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灾害资料管理系统三大主要系统于一体的源头预防信息化平台,推动矿山重大安全风险精准防范。
陕西省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集安全监控、人员定位、工业视频、重大设备、电力系统、应急救援等的数据和智能研判模型于一体。
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具备预警分析研判风排瓦斯量、瓦斯抽采率异常、瓦斯超限、地应力和微震、内外因火灾功能。
灾害资料管理系统可远程在线查看煤矿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煤尘五大灾害资料,研判分析灾害治理隐患线索。
以三大系统为支撑,陕西局织密全省矿山安全风险源头预防、动态研判、预警处置“一张网”。
自2023年10月开始,陕西局大力推动煤矿企业生产作业场所工业视频建设,从最初设定的覆盖40处井工煤矿、9处露天煤矿点位,到实现全省煤矿2万余路重点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接入陕西省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覆盖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场所、核心生产设备、重要硐室等关键区域,基本实现“无监控不作业”。
“有了视频监控,监察员可远程实时查看煤矿井下重要生产环节、作业区域,还能对90天内的监控视频进行回溯检查,全方位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效能,警示倒逼煤矿企业强化现场安全管理。”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一级主任科员刘焕表示。
预警研判无缝衔接
理顺边界高效处置
“韩城市某煤矿2653303掘进工作面消突巷分风口甲烷传感器超限报警,智能分析为标校误操作,矿方已安排人员查明原因。”走进陕西局调度应急指挥大厅,记者看到,调度应急组、值机预警组、分析研判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联动迅速。
这是陕西局远程监察信息化平台常态化运行的一个缩影。
面对全省煤矿数量多、分布广的实际,陕西局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将值机接警与执法职能分离,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提升远程监察效能。
该局组建专门的接警工作小组,形成“值机预警—分析研判—调度应急”工作闭环,建立系统报警处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现从接警、研判到调度的全链条响应。工作小组及时核查、科学研判报警信息,并将需要进一步核实处置的信息移交给远程监察组跟进处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为确保报警信息高效处置,接警工作小组建立24小时专班值守制度,推行“三班倒”值机研判与复杂重大险情专家会商结合的模式。2024年,陕西局累计接警并处置报警信息20万余次,有效化解涉险、高危报警信息40余次。
同时,该局进一步优化完善远程监察执法体系,组建由监察员与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3个远程监察组和1个风险研判组,对煤矿上传的基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台账、图纸资料等,以及传感器数据、监控视频等进行在线核查,全面推动“互联网+远程巡查监察”,形成常态化机制,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倒逼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通过‘互联网+远程巡查监察’,我们查处了风吹甲烷传感器、违法挪移甲烷传感器、监控设备未投入运行就进行生产作业、风电闭锁功能不可靠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处长王和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完善监察执法系统,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常态体检全面扫描
精准执法根除隐患
“抽采设计中高负压抽放管干管直径选型为478毫米,实际井下3号联巷至1号联巷之间采用的抽放管直径为426毫米,管路阻力损失大。”
“情况属实,我们立即组织整改。”
这是10月29日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对陕西星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星火煤业)开展远程监察执法时的一段对话。
一次原本需要远赴现场、深入井下的执法检查,如今在方寸屏幕之间便完成了从取证到处置的全过程。
此次远程监察执法是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严格依照四季度执法计划组织的。
执法启动前,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系统审查了星火煤业上传至灾害资料管理系统的各类资料,并通过陕西省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星火煤业安全监控、人员定位、工业视频等的实时数据进行调取与全面分析。
基于对多源信息的综合研判,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将发现的隐患按专业类别进行归类整理。
在远程监察执法过程中,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逐项通报问题清单,要求星火煤业对所列问题予以确认或提供相应佐证材料。最后,该处结合核查属实的隐患和矿井现状,提出坚决杜绝违章作业、重视瓦斯和水害治理、严格规范数据资料上传等建议,指导星火煤业强化生产安全。
“远程监察执法将检查从线下搬到线上,不仅能发现现场更隐蔽的真实问题,而且能实现早期预警和干预。”刘焕表示。
除按计划开展远程监察执法外,陕西局充分运用陕西省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实时报警功能,精准定位问题线索,对出现异常报警的煤矿开展远程监察执法。
今年8月,陕西局调度应急指挥大厅值机人员在接到系统突然报警后,迅速核实信息。监测数据显示,延安市某煤矿采空区上隅角一氧化碳浓度超限后快速回落,情况异常。
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监察员经调取该时段监控视频发现,该矿在一氧化碳超限期间,存在人为风吹、包裹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行为,导致传感器无法真实采集作业场所气体浓度,造成监测功能失效。
随后,陕西局监察执法六处决定对该矿开展远程监察执法。在调阅相关资料时,监察员发现,该矿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明确要求超前钻孔深度为110米。
监察员通过比对视频监控记录发现,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严重不符:工作面左帮、中部、右帮分别仅施工4根、3根、4根钻杆。监察员进一步核实发现,单根钻杆长2米,实际钻孔施工距离远未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在钻孔没有验收的情况下,当班掘进副队长违章指挥掘进作业,超掘58米。
“依托矿山安全监察信息化平台,我们不仅能敏锐捕捉传感器数据异常,而且能追溯现场施工造假行为,让隐蔽的违规行为在‘数据慧眼’下无所遁形。”王和平说。
(中国煤炭报2025年11月18日第3版)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