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强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重大灾害超前治理
积极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国家矿山安监局陕西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巍
作者:fanfu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4-07-09 16:43:22 来源:中国煤炭报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40709163734.png

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以下简称《硬措施》),条条针对当前突出风险隐患,为做好新时代矿山安全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重大灾害治理是加快实现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根本举措。《硬措施》专门对强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重大灾害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矿山安全监察部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紧盯国家监察定位,主动作为,着力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陕西省矿山实现本质安全。

一是解放思想、靠前站位,全力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走深走实。陕西省矿山数量多、灾害重,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及高瓦斯、水文地质复杂与极复杂矿井数量较多,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较高。2021年,国家矿山安监局印发《关于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矿山安监局陕西局发扬“兜底”精神,率先组织科研院所44名专家,对102处灾害严重矿井开展了专家“会诊”。2023年,陕西局主动对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成立由陕西局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陕西省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指导意见》,设立工作专班,逐矿评审普查报告,提出问题1204条、建议953条并函告市县两级政府,对23处整改不实的煤矿下达停产指令,推进建成透明地质煤矿40处。目前,陕西省314处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已全部完成普查并形成报告,完成报告评审313处,原则通过115处、补充完善183处、推倒重来15处,提出问题建议7643条;累计施工普查钻孔3243个,钻探约2038千米,采用瞬变电磁等技术进行物探2135平方米,现场踏勘5345平方米。2023年以来,陕西省未发生隐蔽致灾因素导致的事故,普查治理成效得到了陕西省政府分管领导的肯定。

二是立足实际、超前预防,重大灾害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灾害不治、矿无宁日。要想实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系统开展灾害源头治理。2023年以来,陕西局先后召开重大灾害治理推进会4次,榆林112处大面积悬顶已完成治理102处,25处冲击地压矿井建立了微震、应力等监测系统,4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成瓦斯抽采智能化分析管控系统,56处水文地质复杂与极复杂矿井均建有强排系统或防水闸门,281处煤矿水害数据接入陕西局监控平台。针对黄陵富县矿区油型气新型灾害,陕西局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油型气治理企业标准。目前,陕西局正在与西安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研究制定《陕西省油气煤矿管理办法》。另外,陕西局一向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彬长矿区冲击地压矿井顶板卸压、延安和渭南地区高瓦斯及突出矿井煤层瓦斯预抽、咸阳和榆林地区小煤柱护巷和初采初放悬顶治理。其中,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一孔多用”技术,为彬长矿区减小冲击地压、高瓦斯、水等复合灾害影响提供了有效途径,形成了冲击地压与瓦斯超前区域协同治理技术,真正实现了“区域超前、协同治理、一孔多用、降本增效”。

三是不懈攻坚、持续发力,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重大灾害治理再上新台阶。下一步,陕西局将依托《硬措施》等法规政策,乘势而上,用足用好政策,持续强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重大灾害治理,实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要持续强化普查报告审查,督促矿山企业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方式认真开展补充普查工作,全面查清3年至5年采掘范围内各类隐蔽致灾因素,根据普查结果,制定重大灾害治理计划和方案。二要严格落实矿山安全领导责任,督促地方政府统筹组织开展区域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三要扎实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专项监察,6月底完成57处水文地质复杂与极复杂煤矿的监察,10月底前完成其余205处正常生产建设煤矿的监察。四要对彬长矿区、黄陵富县矿区以及韩城矿区等存在复合灾害的矿井,督促地方政府及煤矿企业强化灾害治理顶层设计,坚持“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对不同矿井、不同煤层、不同采区、不同工作面,统筹灾害治理方法、时间、进度安排,分类采取治灾措施,确保灾害真正治理到位。五要按照国家矿山安监局要求,督促地方监管部门和尾矿库企业全面开展隐蔽工程专项检查,聚焦联系指导的尾矿库“头顶库”开展监察,确保取得实效。六要持续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结合陕西省矿山主要灾害特点,大力推广使用盾构机高效快速施工突出煤层下覆岩层底抽巷、冲击地压井上下压裂关键层、顶板洛河砂岩水地面抽排、柔模墙沿空留巷等新技术。七要加快推进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构建智能化风险预警模型,及时、精准发现煤矿存在的风险隐患,实现安全监察向事前预防转型。八要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联合市县政府对灾害严重矿井开展专家“会诊”体检式监察,尤其是针对彬长、黄陵、渭北“黑腰带”等区域重大灾害治理、超定员入井等“老大难”,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煤炭报2024年6月29日第2版)


关闭